动物疾病研究中心作为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场所,其废水含有病原微生物、有机物及化学残留,需经严格处理方可排放。次氯酸钠发生器凭借高效杀菌、操作便捷及环境兼容性,成为该类废水处理的核心设备之一。本文将探讨其技术原理、应用优势及运行管理要点。
一、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工作原理
次氯酸钠发生器通过电解食盐水(NaCl溶液)产生次氯酸钠(NaClO)
生成的次氯酸钠溶于水后释放活性氯,可破坏病原体细胞膜及核酸,实现广谱消毒。其浓度通常控制在0.1%~1%,根据废水污染负荷动态调节。
二、在动物疾病中心废水处理中的优势
-
gaoxiao杀菌
对非洲猪瘟病毒、禽流感病毒等常见动物病原体灭活率≥99.9%,优于紫外线或臭氧技术。
-
安全可控
现场制备避免氯气运输风险,且无三卤甲烷等副产物生成,符合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466-2005)。
-
经济性
吨水处理成本约0.3~0.8元,耗电量≤5 kWh/kg有效氯,原料仅为食盐与电力。
三、关键运行管理措施
-
精准投加控制
采用ORP(氧化还原电位)在线监测,维持废水ORP值在650~750 mV,确保杀菌效果的同时避免过量投加。
-
设备维护
-
每月清洗电解槽结垢(推荐5%稀盐酸浸泡)。
-
定期更换钛阳极涂层(寿命约3~5年)。
-
-
应急处理
配备备用电源及双电解系统,确保突发疫情时处理能力翻倍。
四、应用案例
某省级动物疫控中心日处理废水50吨,采用20 kg/h次氯酸钠发生器后:
-
粪大肠菌群数从10⁶ CFU/L降至<100 CFU/L;
-
COD去除率提升40%,年运行成本降低12万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