泳池水的过滤流程涵盖了混凝剂吸附和精细过滤两个关键步骤。通过这些处理,可以确保泳池水质的清澈与健康。
1、混凝剂吸附
向回水中加入混凝剂,这种处理能够改变水中可溶胶类物质(例如脂肪)的电位,使其发生凝聚,从而将细小的胶体颗粒转化为较大的绒体。这些绒体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,能够进一步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。这一过程持续进行,绒体逐渐增大,最终通过过滤器时被留在滤料上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,通过反冲洗将这些绒体和悬浮颗粒冲入下水道,从而改善游泳池的水质。
常用的混凝剂包括精制或粗制硫酸铝、明矾以及三氯化铁等。其用量通常控制在5至10毫克/升的范围内。若水中出现藻类,可以适量投加硫酸铜,用量范围为1至5毫克/升。同时,为优化污物凝聚效果,应向池中适量投加碱性盐(如Na2CO3),以维持水质的PH值在7.2至7.6的适宜范围内。碱性盐的用量也控制在5至10毫克/升左右。
2、精细过滤
经过混凝剂吸附处理的污水,接下来会被送至专门的过滤罐中,进行更为精细的过滤。目前,游泳池的过滤设备主要分为重力式和压力式两种,但室内游泳池通常不选用重力式设备。在国内,常见的游泳池过滤设备包括砂石滤料压力过滤罐、以聚苯乙烯泡沫球为滤料的压力过滤罐,以及重力式滤池。此外,欧美一些国家广泛采用硅藻土作为滤料,而多数游泳池则选用砂滤料过滤器。在美国,小型游泳池多采用硅藻土过滤器,而在大学大型体育中心内,则多数使用压力砂石过滤器。目前,我国主要还是以砂滤料过滤器为主。
泳池水消毒系统
泳池水的消毒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。目前,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传统氯消毒、臭氧消毒以及铜银离子消毒。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,选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。
1、传统氯消毒
液氯消毒法的显著优点包括其持续的消毒作用、经济实惠的价格以及简便的操作方式,无需大型设备。然而,氯气本身具有毒性,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,以防止泄漏事故。此外,经过氯消毒的水可能会生成多种有害物质,特别是具有“三致”效应的消毒副产物,例如三氯甲烷和氯乙酸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液氯对于隐孢子虫及其孢囊的杀灭效果并不理想。因此,如今氯消毒法正逐渐被其他更为高效的消毒方法所取代。
2、臭氧消毒
臭氧消毒系统可分为分流量臭氧投加系统和全流量臭氧投加系统。在分流量臭氧消毒中,投加的臭氧量应占据循环水流量的25%。对于新建的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,如果人数负荷适中且人员相对稳定,或者是在现有游泳池增建臭氧消毒系统时,分流量臭氧消毒系统会是合适的选择。
另一方面,全流量臭氧消毒系统则适用于那些世界级、国家级竞赛用的高标准游泳池,或者人数负荷大、卫生要求严苛的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。这种系统能够实现循环水的全部流量进行消毒,确保水质的纯净与安全。
3、铜银离子消毒
目前,铜、银离子技术在美、英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,这一技术已趋于成熟。实验证明,当水中含有0.4mg/L的铜离子、0.04mg/L的银离子,并结合适量其他消毒剂时,消毒效果最为理想。特别是在饮水方面的实验中,该技术在饮用水和循环冷却水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,且在低于饮用水标准的情况下仍能取得良好效果。铜银离子消毒具有诸多优点:不产生毒副产品,无二次污染;无色无味,化学稳定性强;杀菌效果不受温度影响,可持久维持;且无需专人管理,免维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