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染厂污水处理是否适用次氯酸钠发生器?
2025-05-13
一、适用性分析
-
技术可行性
- 次氯酸钠发生器可通过电解食盐水生成强氧化性次氯酸钠),能够有效分解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(如染料、助剂)并实现脱色脱臭,尤其适用于含难降解污染物(如氰化物、酚类)的废水处理。
- 次氯酸钠对印染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色度去除效果显著,部分案例显示其COD(化学需氧量)去除率可达60%以上。
-
行业应用验证
- 次氯酸钠发生器已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、电镀等行业废水处理,例如南京某印染厂使用定制化次氯酸钠发生器后,污水色度由300倍降至20倍以下,满足《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。
二、核心优势
-
成本与便捷性
- 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以食盐为原料,药剂成本低(约0.5元/kg有效氯),且设备占地面积小,适合场地有限的印染车间。
- 自动化程度高,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时调整次氯酸钠投加量,适配不同水质波动。
-
环保性改进
- 相比传统氯气消毒,次氯酸钠发生器无需储存危险化学品,安全性更高,且产物主要为无害盐类(如氯化钠),二次污染风险较低。
三、局限性及注意事项
-
技术局限
- 次氯酸钠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效果有限,可能生成氯胺类副产物;且无法完全分解某些新型合成染料(如活性艳蓝KN-R)。
- 长期使用可能因余氯残留影响后续生化处理单元活性。
-
优化建议
- 建议与预处理工艺(如混凝沉淀)结合使用,降低有机物负荷后再进行次氯酸钠氧化。
- 优先选择含智能监测功能的设备(如配套ORP传感器),实现精准投药并减少过量氯酸盐生成。
典型设备选型示例
综上,次氯酸钠发生器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具备技术可行性,但需结合水质特性优化工艺参数,并关注副产物控制问题。
下一篇:次氯酸钠能否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